
上海崑劇名家唱段精選-梁谷音自選集
崑曲稱為「水磨調」,搭配笛、笙、簫、弦以烘托人聲。本專輯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,被譽為旦角「性格演員」、上海崑劇團梁谷音演唱。 曲目介紹 本專輯收錄《水滸記‧活捉》、《邯鄲夢‧掃花》、《牡丹亭‧尋夢、離魂》、《紅梨記‧亭會》、《豔雲亭‧癡訴》、《爛柯山‧癡夢》包含貼旦、閨門旦、正旦的經典唱段。〈活捉〉又稱〈情勾〉是一齣人鬼糾纏的情戲;【梁州新郎】曲牌詞句,描繪閻惜姣幽魂不散地去找生前情人時,唯美縹緲的情境:「馬嵬埋玉,珠樓墮粉。玉鏡鸞空月影。莫愁斂恨,枉稱南國佳人。便做醫經獺髓,弦覓鸞膠,怎濟得鄂被爐煙冷。可憐那章台人去也,一片塵。銅雀淒涼起暮雲。聽碧落,蕭聲隱,色絲誰續懨懨命?花不醉,下泉人。」

上海崑劇名家唱段精選-蔡正仁自選集
崑曲豐富完整的表演藝術體系及藝術影響力,被尊為「百戲之母」。本專輯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,被譽為「小俞振飛」、「活唐明皇」,上海崑劇團蔡正仁演唱。 曲目介紹 本專輯收錄《紅梨記‧亭會》、《長生殿‧聞鈴、哭像》的小生唱段。《長生殿》的〈聞鈴〉與〈哭像〉是大冠生的唱工戲;〈聞鈴〉【武陵花】曲詞道盡唐明皇悼念貴妃的寄恨之情:「淅淅零零,一片悲凄心暗驚。遙聽隔山隔樹,戰合風雨高響低鳴。一點一滴又一聲,點點滴滴又一聲。和愁人血淚交相迸。對著這傷情處,轉自憶荒塋。白楊蕭瑟雨縱橫,此際孤魂凄冷。鬼火光寒草間濕亂螢。自悔倉皇負了卿,負了卿!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願生。語娉婷,相將早晚伴幽瞑。一慟空山寂,聽鈴聲相應,閣道嶙嶒,似我迴腸恨怎平!」

上海崑劇團名家唱段-對唱精選(一)
崑劇的身段表情生動而雅致,除了與文辭音樂配合無間,也有著超越二者的獨立價值。本專輯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;收錄湯顯祖《紫釵記‧折柳陽關》與高明《琵琶記‧盤夫》兩齣戲的完整唱段。 曲目介紹 《紫釵記‧折柳陽關》由上海崑劇團名家岳美緹與張靜嫻演唱;演述隴西才子李益受權臣陷害派往邊關就任,臨行之時霍王庶女霍小玉在灞橋邊折柳盟誓而別。 《琵琶記‧盤夫》由上海崑劇團名家蔡正仁與張靜嫻演唱;演述蔡伯喈得中之後,被牛丞相強召為婿;他因思念家鄉父母妻子,終日鬱鬱寡歡,最終在自言自語時被牛小姐知悉;牛小姐答應稟告父相,然後一同回家省親。

上海崑劇團名家唱段-對唱精選(二)
崑曲的聲腔發源於中國南方的姑蘇一帶,使用語言是明代的「官話」,稱為「中州韻」;舞臺上生、旦、淨等多數行當都使用這種「韻白」,丑角則使用官方與民間都能聽懂的地方方言,例如蘇州話、揚州話等。 曲目介紹 本專輯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;收錄老生、旦角(貼旦、正旦)與丑(文丑、彩旦)行當對唱的崑曲著名唱段;《荊釵記‧上路》由上海崑劇團著名老生計鎮華、顧兆琳與丑角(彩旦)成志雄演唱;《浣紗記‧寄子》由名家計鎮華與現任上海崑劇團團長、武旦演員谷好好演唱;《水滸記‧借茶》由「江南名丑」劉異龍與「性格旦角」梁谷音演唱;《躍鯉記‧蘆林》由名家劉異龍、張靜嫻演唱。

向經典學戰略、習戰術,在戰場、商場、人生談笑用兵!
「經典」與生活息息相關,無論是戰場、商場、人際互動上的挑戰、人生難題,在「經典」中都可以找到解方,李克明博士以十多年公餘的時間勤學儒、道、法、兵、縱橫、釋各家經典,證以企管、法律專業訓練與實務經驗,穿插對應的西方觀念,整理出與現代人生活工作所面臨挑戰息息相關的道、神、聖、賢心性智慧。除實踐在自己做人處事上外,並將其以栩栩如生的方式推廣傳播出去,期能在中國人的社會中端正風氣、重振四維八德的價值觀,有朝一日推廣到全球。

百年大師 - 不亦快哉的生活藝術林語堂
在三零年代的作家中,林語堂是享譽海內外、相當具有分量的作家之一,他提倡“以自我為中心,以閒適為格凋”的小品文,並且用「幽默」去創造生活的藝術與生命的美感。重視生活情趣的林語堂,被當代的人們稱為「幽默大師」。 在他的作品中,更充滿著豐沛的哲理與不朽的智慧。今天的講者黃肇珩女士,原本是一位記者,在一次的採訪任務中,她認識了林語堂先生,並且因為工作認真,態度謙遜,而受到林語堂先生的邀請,擔任他的私人秘書,而這一做就是十多年。十多年與大師相伴的日子,她從林語堂大師的身上,學習到甚麼珍貴的的生命體會呢?

蒲松齡與聊齋誌異
清朝初年,山東淄川蒲松齡的《聊齋志異》,不僅是一部談鬼說狐的系列故事總集,同時也是作家一生思想與信仰的結晶。其間有可歌可泣的俠義小說、纏綿哀婉的戀愛情節、光怪陸離的海內外傳說,更精彩的是那些花妖狐精、煙粉靈怪林林總總不可思議的生命故事! 徜徉在這片故事之海,追逐文學與哲理的層層浪花,我們將從中體會世俗倫常中最深刻的道理,以及發覺人性底層最殷切的欲望。

張愛玲短篇小說選(亮軒書場)
書場的好朋友們,新春如意! 今天書場要講張愛玲的兩篇小說,第一爐香、第二爐香。分別是兩個故事。一個寫的是放蕩,一個寫的是禁慾。還沒有查考一下這兩篇是在她幾歲的作品,研究她的論文車載斗量,查一查應該不難。要說她的作品無懈可擊,也許太誇張。然而這樣的細膩,常常少不了驚心動魄,才氣之高,不再話下。單單看她選擇題材,便知她有多大的膽識了。 書場講書,也常常讓我產生一種一再重覆的感覺,就是想以一整輪作一個作者的專題,要講要聽,都可以過癮。讀張愛玲的作品,這樣的感受更深。但是從這一輪開始,同一個作者,長短篇各一次,試試看大家的感覺如何,要是可以,先維持一陣再說了。 有書客要求我講講她的另一篇短篇「封鎖」,那是讀過之後很難忘的作品,我們會談到。但是這一篇不算頂好,問題在那兒?從「封鎖」看張愛玲的特殊問題,也許會對她的了解更多。

高行健-短篇小說選(亮軒書場)
高行健,這位作家基本上是個存在主義的信徒,就創作而論,一個存在主義的作家,是沒有什麼理論可言的,他有一本創作論,書名就叫「沒有主義」,很合乎他的思想與風格。要講得更清楚,我只好說,要用任何理論去試圖說明他的作品,很像談禪,開口便是錯。 但是也要談談他的作品,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大體上來說,總是非常傑出的,出色的創作總有得談,雖然一時也覺得不知該怎麼說。

高行健-靈山(亮軒書場)
靈山,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代表作。 他的書原本一點都不暢銷,也沒幾個人知道他。要是有人聽過他的名字的話,會認為那是個畫家。他以大潑墨的減筆山水為主要的表現方法,靠賣畫為生,但是並非生意興隆。在得獎之前就來過臺灣,但是好像也沒開畫展。 從中國移民到巴黎,再也沒回去,入了法國國藉。經歷過文革的浩劫,親眼目睹了許多悲慘又荒謬的景況,決心當個世界人,不再眷戀所謂祖國。 也因此,共和國認為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是莫言。我們不用計較,他的作品充滿了中國的風格,歷史的,文化的,政治的、信仰的,我們很難找出一部這樣的大書,能夠同樣的富於中國的色彩。那麼好,有個法國人用中文寫了一部了不起的中國風格的作品,此書名為靈山。但是此書卻道出了整個人類心靈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