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播聽書FM 陪伴聲活每一天
建立高齡者價值

建立高齡者價值

作者:周傳久

周傳久:「在荷蘭有個理論,當一個老人過馬路,如果三次都有人扶他過,第四次他就不會過了。」這是否意味,觀念不足,可能導致我們在不經意中剝奪了長者的能力?周博士從2004年便長期關注各國老人化發展、照顧服務創新的議題。他觀察到歐洲許多福利國家,即使長者能力漸漸退化,仍是讓長輩保有「能」自己決定、「能」參與社會的機會。舉例來說,芬蘭的年長者可以創造四千萬臺幣的產品,並且拿去援助其他國家;德國則讓臥床者製作象徵和平與希望的蠟燭。 公視記者周傳久觀察歐洲國家如何讓年長者活出價值,分享在歐洲所看到的長照思維。他說:「世界很大,如果有一些不同的做法,刺激我們的想法,或許也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想像,和解決問題的方法。」

相信的力量

相信的力量

作者:吳俊輝

用望遠鏡望向浩瀚的宇宙,有人看見的是自己的渺小,有人看見的卻是無限的寬廣。相信的力量,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讓我們得以重新解讀以往對世界的想像;「相信」明天的成功,「相信」付諸行動,必定就會讓未來產生不一樣的力量。 探索星空是許多人兒時都有過的夢想, 但能夠不屈不撓地一直投入研究宇宙奧秘的人,卻是少之又少。 今天的講者,在學生時代,為了想親眼看見月球上到底有沒有嫦娥, 就以水管以及廢木料自製了兩台天文望遠鏡, 甚至拍到彗星的蹤影,而讓他踏出了研究宇宙的第一步。 長大後,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, 在世界知名的霍金教授所領導的「相對論小組」內從事研究, 後來,又進入美國太空總署擔任研究員, 現在的他,已經是夏威夷阿米巴宇宙望遠鏡計劃的首席科學家。 人們認為他年輕有為,夢想成真,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,這一路走來的歷程並不順遂。 是甚麼樣的力量支持他,不停地化不可能為可能?這正是他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個關於心的秘密。

紅樓夢非關愛情 - 大觀園的成長儀式

紅樓夢非關愛情 - 大觀園的成長儀式

作者:歐麗娟

中文系的歐麗娟教授從紅樓夢中三位年輕的主角,賈寶玉、林黛玉、薛寶釵,在大觀園中,如何超越青春與愛情,益發茁壯的成長經驗。我們都曾年輕過,無論是「擁黛派」,還是「擁釵派」,嬌嬌女在受助中,體會到他人未求回報的心意,有了新的成長體會;為何具有社會興趣的寶釵,能夠較快速的超越青春?而寶玉認為所有的眼淚都流向自己,又是甚麼樣的青春情懷?

從斷捨離實踐老子道德經

從斷捨離實踐老子道德經

作者:王艾岳

最近幾年,來自於日本的流行用語「斷、捨、離」,最初指的是處理生活上的雜物。但是,其實「斷、捨、離」的概念,中國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存在,包括《易經》、老子的《道德經》,都可以看見「斷、捨、離」的哲學思想,讓我們藉由改善生活品質,然後從外而內,提升精神素質。

給失智症一個支點

給失智症一個支點

作者:許秋田

到底是誰偷走了我們的記憶?壓力、憂鬱、煩惱都有可能是元兇。當我們心不由己,身體也就會不由己。別等到我們都變成老爺爺、老奶奶時,才開始預防失智,40歲起,就可以從生活型態開始預防,透過運動、食物,甚至運用「正念」訓練注意力、覺察力。臨床心理學許秋田博士,為長者設計桌遊、課程,從觀察和專業中,帶大家認識如何延緩失智。 失智跟腦的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?脫離孩童期,大腦還會發展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許博士說,根據研究發現,大腦神經有可塑性,若透過訓練,就算日後退化,速度也會較為緩慢。除了藥物治療,也有許多非藥物治療的方式,如體適能、腦適能、心適能。更有研究顯示,讓老人多走路,腦部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會增大,而記憶力也會進步;那麼,不識字的老人家,若不能帶領他們算術,該用什麼方式活動他們的腦部?大林慈濟醫院嘗試設計圖像桌遊來協助長者,效果良好,甚至今年還獲得媒體的報導。除了學習,許博士更指出,壓力賀爾蒙會傷害大腦海馬迴,原來想要預防失智,還得照顧好心情!

方塊字的靈魂

方塊字的靈魂

作者:馬叔禮

中國文字中的楷書,是一種取法自自然與宇宙的文字;而因為它的字形方正,造字邏輯一致性高,所以有人將它稱為「方塊字」,並奉為「字之楷模」。方塊字的方正造形,完整保存了造字的思想紀錄,甚至蘊含了先民的哲學觀,瞭解方塊字就能認知中華文化的精髓。專心潛學中華文化三十年的馬叔禮,是一位中華文化的癡心人,他要來和我們分享華人最珍貴美麗的活遺產──方塊字。

如何享受音樂

如何享受音樂

作者:彭廣林

是否喜歡一首歌,常是憑第一個感覺;有誰想像得到,音樂上的主觀和客觀也可以被解讀出來?這一次,彭廣林博士透過「科學」的角度,與我們分享:原來,音樂不只是音樂,同時也是數學、科學?音樂家彭廣林不只是國內第一代「音樂班」培養出來的音樂文化工作者,同時也是全心全意發展全人教育的藝術家。放洋海外的經歷,令他的演奏之路從此不再單一,更令每一個聽他說故事的人也可重新認識「美」是何物?

思辨力系列 - 探索失落的孔子

思辨力系列 - 探索失落的孔子

作者:曾昭旭

知名的儒學大師曾昭旭教授,這次的思想探索,不是為了讓人認識孔子,而是帶大家從至聖對「人」的詮釋中,重新反思我們在社會上的角色定位:「我是誰?」「我是什麼?」若能作出「我是我」的簡單回應,這代表一種肯定自己身為「真人」、且具有「外在的條件都與我無關」的自信。原來,孔子所塑造出的中華文化性格,也就是人本的東方思維。

臺灣農夫的健康夢想

臺灣農夫的健康夢想

作者:劉力學

劉力學是位臺灣女婿,來自加拿大,曾經是電腦公司的高階主管,而現在他的職業是農夫,收集俗稱餿水的廚餘,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,致力於種植有機蔬菜,他說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業知識,都是菜告訴他的。15年來,他希望能夠實現一個夢想,希望臺灣人健康,環境也健康,而他也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愛臺灣的心。

無添加真的嗎

無添加真的嗎

作者:謝玠揚

無添加,最健康,真的嗎?充滿迷思的年代,我們不該只想簡單得到,可不可以吃?可不可以用?這種二分法的答案。多數食品都含有一些化學元素的組合,覺得恐懼嗎?其實,消費市場上的某些行銷策略與口號,反倒讓我們誤解了真正的事實,謝玠揚博士帶我們一起破解迷思,只要懂得掌握求知的科學原則,就可以更輕鬆、更健康過生活。

上一頁 10 / 29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