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播聽書FM 陪伴聲活每一天
活出自己的第三人生

活出自己的第三人生

作者:丁菱娟

什麼是第三人生?當我們歷經求學、就業的階段,達到了人生的高峰,接下來就進入了第三人生。退下了職場上的責任與壓力,可以更有機會完成夢想,成為真正的自己。世紀奧美公關公司創辦人丁菱娟小姐,是臺灣公關產業的意見領袖,並於2013年獲得亞太區CMO創業類的女性領袖獎。當她在邁向人生高峰之後,選擇展開另一個不同的第三人生,成為作家、大學講師及畫家。華麗轉身的她,要告訴大家夢想不是一蹴可及,而是要及早打下基礎,為將來做好準備。

有聲版國別史系列-西亞篇

有聲版國別史系列-西亞篇

作者:《以色列史》、《伊朗史》作者: 陳立樵;《阿富汗史》講者: 三民書局編輯王彤、作者:劉雲;《土耳其史》講者:三民書局編輯

「打開一本書,聽見全世界。」三民書局與愛播聽書FM攜手合作, 把艱澀歷史化成有趣故事,溯流及源,回顧世界歷史那些精彩瞬間、興衰勝敗! 於《有聲版國別史系列-西亞篇》中,為你主講的國家有:「改變西亞局勢-以色列史」、 「創造世界局勢-伊朗史」、「歐亞十字路口上的國家-土耳其史」 「戰爭與貧困蹂躪-阿富汗史」、「一脈相承的王國-約旦史」, 讓作家與編輯為你揭開西亞的歷史真相,一起耳朵聽世界。

許常德的愛情箴言-愛的練習題Q&A

許常德的愛情箴言-愛的練習題Q&A

作者:許常德

擅於解答愛情與人生難題的許常德,某年開始不經意的回答愛情問題,對於愛情有獨到見解的許常德,讓提問者因此認清沒人敢說的真相,旁觀者也得到共鳴,他分享愛、書寫愛、講解愛,如果想要愛,就不能忽視愛裡的「得到」與「失去」的學問。 集結許常德的愛情建議,替愛情上的各樣疑難雜症開立處方箋,一起探討「愛」這個人類社會最普遍又最迷惘的主題。透過許常德的解析,將感情從相識、相愛、相處到相守的要領全都拆解,幫助愛情中的迷途羔羊找到方向,引領你看透愛的本質,走過愛裡的迷思,重新練習好•好•愛。

星光夜語

星光夜語

作者:徐雅琪 ※固定更新

跟得上時代,用這種方式聽我吧 ! 輕鬆地和大家分享今天的讀書心得、時事觀點,或只是單純的聊天話家常~

身體不可輕忽的現象:發炎

身體不可輕忽的現象:發炎

作者:楊久滕

每個人都有過「發炎」的經驗,就是那種「火在燒」的感覺,所以非得去處理它不可,沒有幾個鐵齒的人會放任著不管。人體「發炎」是萬病的源頭,但發炎可不是讓你受受皮肉之痛而已,是上天為人類所設計的一個非常複雜又特別的機制。它是保護機制,也是警訊。但過了頭 它也是默默傷害我們人體的沈默殺手。不管飲食、生活習慣,只要多留意,從「抗發炎」著手,就可消弭多種疾病,這可是養生之道不可忽視的事!

建立高齡者價值

建立高齡者價值

作者:周傳久

周傳久:「在荷蘭有個理論,當一個老人過馬路,如果三次都有人扶他過,第四次他就不會過了。」這是否意味,觀念不足,可能導致我們在不經意中剝奪了長者的能力?周博士從2004年便長期關注各國老人化發展、照顧服務創新的議題。他觀察到歐洲許多福利國家,即使長者能力漸漸退化,仍是讓長輩保有「能」自己決定、「能」參與社會的機會。舉例來說,芬蘭的年長者可以創造四千萬臺幣的產品,並且拿去援助其他國家;德國則讓臥床者製作象徵和平與希望的蠟燭。 公視記者周傳久觀察歐洲國家如何讓年長者活出價值,分享在歐洲所看到的長照思維。他說:「世界很大,如果有一些不同的做法,刺激我們的想法,或許也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想像,和解決問題的方法。」

相信的力量

相信的力量

作者:吳俊輝

用望遠鏡望向浩瀚的宇宙,有人看見的是自己的渺小,有人看見的卻是無限的寬廣。相信的力量,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讓我們得以重新解讀以往對世界的想像;「相信」明天的成功,「相信」付諸行動,必定就會讓未來產生不一樣的力量。 探索星空是許多人兒時都有過的夢想, 但能夠不屈不撓地一直投入研究宇宙奧秘的人,卻是少之又少。 今天的講者,在學生時代,為了想親眼看見月球上到底有沒有嫦娥, 就以水管以及廢木料自製了兩台天文望遠鏡, 甚至拍到彗星的蹤影,而讓他踏出了研究宇宙的第一步。 長大後,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, 在世界知名的霍金教授所領導的「相對論小組」內從事研究, 後來,又進入美國太空總署擔任研究員, 現在的他,已經是夏威夷阿米巴宇宙望遠鏡計劃的首席科學家。 人們認為他年輕有為,夢想成真,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,這一路走來的歷程並不順遂。 是甚麼樣的力量支持他,不停地化不可能為可能?這正是他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個關於心的秘密。

紅樓夢非關愛情 - 大觀園的成長儀式

紅樓夢非關愛情 - 大觀園的成長儀式

作者:歐麗娟

中文系的歐麗娟教授從紅樓夢中三位年輕的主角,賈寶玉、林黛玉、薛寶釵,在大觀園中,如何超越青春與愛情,益發茁壯的成長經驗。我們都曾年輕過,無論是「擁黛派」,還是「擁釵派」,嬌嬌女在受助中,體會到他人未求回報的心意,有了新的成長體會;為何具有社會興趣的寶釵,能夠較快速的超越青春?而寶玉認為所有的眼淚都流向自己,又是甚麼樣的青春情懷?

從斷捨離實踐老子道德經

從斷捨離實踐老子道德經

作者:王艾岳

最近幾年,來自於日本的流行用語「斷、捨、離」,最初指的是處理生活上的雜物。但是,其實「斷、捨、離」的概念,中國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存在,包括《易經》、老子的《道德經》,都可以看見「斷、捨、離」的哲學思想,讓我們藉由改善生活品質,然後從外而內,提升精神素質。

給失智症一個支點

給失智症一個支點

作者:許秋田

到底是誰偷走了我們的記憶?壓力、憂鬱、煩惱都有可能是元兇。當我們心不由己,身體也就會不由己。別等到我們都變成老爺爺、老奶奶時,才開始預防失智,40歲起,就可以從生活型態開始預防,透過運動、食物,甚至運用「正念」訓練注意力、覺察力。臨床心理學許秋田博士,為長者設計桌遊、課程,從觀察和專業中,帶大家認識如何延緩失智。 失智跟腦的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?脫離孩童期,大腦還會發展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許博士說,根據研究發現,大腦神經有可塑性,若透過訓練,就算日後退化,速度也會較為緩慢。除了藥物治療,也有許多非藥物治療的方式,如體適能、腦適能、心適能。更有研究顯示,讓老人多走路,腦部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會增大,而記憶力也會進步;那麼,不識字的老人家,若不能帶領他們算術,該用什麼方式活動他們的腦部?大林慈濟醫院嘗試設計圖像桌遊來協助長者,效果良好,甚至今年還獲得媒體的報導。除了學習,許博士更指出,壓力賀爾蒙會傷害大腦海馬迴,原來想要預防失智,還得照顧好心情!

上一頁 11 / 31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