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播聽書FM 陪伴聲活每一天
祈普行心靈系列之白度母心咒

祈普行心靈系列之白度母心咒

作者:郭蘅祈

白度母,藏音譯卓瑪嘎爾姆,“度母”,亦稱“救度母”、“多羅母”等。藏密常以長壽佛、白度母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:“長壽三尊”。常持念白度母心咒,能除病因災劫,能增長壽命及福慧,斷輪回之根,免除魔障瘟疫,凡有所求無不如願。

祈普行心靈系列二

祈普行心靈系列二

作者:郭蘅祈

「綠度母心咒」: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度母,梵名Tara,全稱聖救度佛母。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度母,梵名Tara,全稱聖救度佛母,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、多羅觀音。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,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。綠度母能救八種苦難,如獅難、象難、蛇難、水難、牢獄難、賊難、非人難,又稱為“救八難度母”。同時,還能把稱為五毒的人類行為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並把“疑”轉成究竟圓滿的智慧,有護持婦女幼兒的功德。 「普賢行願品」:普賢,所謂「道遍宇宙曰普,德鄰極聖曰賢」,意思是他的道遍滿宇宙,他的德行和最高尚的聖人是一樣的,和最高尚的聖人作鄰居了。行願品,「行」是他修行的大行;「願」是他所發的願。普賢菩薩修行發的行願是最大的,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。 「咕嚧咕咧佛母心咒」:咕嚕咕咧佛母又稱作明佛母、懷柔佛母。咕嚕咕咧佛母功德遍攝三界,自在任運,所作皆能成就得名。故又稱三界自在空行母。其功德廣大勝深,實是無以比量。 為藏傳佛教中賜予權威及懷法的本尊。此咒主懷愛法,可讓眾生本具之慈愛、懷柔,盡攝法界眾生圓滿成佛。修此法者可得人天福報,具足大權威勢,受上司與部屬的敬愛。

祈普行心靈系列一

祈普行心靈系列一

作者:郭蘅祈

「四無量心」(慈、悲、喜、捨),在原始佛教中,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。世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、婆羅門等,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, 更進而開示,修四無量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。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,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。而長養慈悲的方法,不外乎是修習四無量心。 「蓮花生大士心咒」是西藏最有名的兩種咒之一,稱為金剛上師咒。像大多數咒語一樣,此咒使用印度古老神聖的語言,梵文寫的,修行者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,就是在淨化環境、淨化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。念誦此神咒有助於修行和覺悟。 「白度母心咒」藏音譯卓瑪嘎爾姆,“度母”,亦稱“救度母”、“多羅母”等。藏密常以長壽佛、白度母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:“長壽三尊”。常持念白度母心咒,能除病因災劫,能增長壽命及福慧,斷輪回之根,免除魔障瘟疫,凡有所求無不如願。 「藥師佛如來心咒」佛教徒早晚課誦十小咒中的〈藥師灌頂真言〉,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根本咒,常被簡稱為〈藥師咒〉。它是佛教徒經常誦持的幾個咒語之一,尤其是在有病苦時。

普賢行願品

普賢行願品

作者:郭蘅祈

「開經偈」指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,其偈文是“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”這首偈的由來,據說是武則天做皇帝時,由於武則天是虔誠的佛教徒,她對於華嚴經非常地愛好。就題了這四句“開經偈”。 「普賢行願品」:普賢,所謂「道遍宇宙曰普,德鄰極聖曰賢」,意思是他的道遍滿宇宙,他的德行和最高尚的聖人是一樣的,和最高尚的聖人作鄰居了。行願品,「行」是他修行的大行;「願」是他所發的願。普賢菩薩修行發的行願是最大的,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。

心經生活

心經生活

作者:聖嚴法師

《心經》是漢傳佛典字數最少、流傳最廣的經典。雖然只有260字,卻是芥子那虛彌,包含了整體大乘佛教的心要,是大乘佛法般若思想的核心。因為它統攝大小三成的總綱,可以說是精巧的一部迷你《佛法概論》。佛法是從智慧產生,同時也能幫助人產生智慧。本經即以簡短的經文,告訴人們般若的重要性,以及修行原理與方法。透過觀自在菩薩層次分明的循循善誘,帶領我們關照身心五蘊、六根六塵六界構築出的宇宙網路、生命的十二因緣生滅變化,以及諸佛菩薩的光朗無礙境界。運用空性的智慧,乘坐法船橫越煩惱和苦厄的此岸,到達沒有煩惱、自由自在的彼岸。《心經》說“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等等咒: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”當我們能夠以《心經》的般若官慧,照見五蘊皆空,當下即能除一切苦,即能“觀自在”,遠離顛倒夢想,得到究竟涅槃。

妙法蓮華經

妙法蓮華經

作者:聖嚴法師

《妙法蓮華經》,簡稱《法華經》,法華三部經之一,其餘兩部經為《無量義經》與《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。以蓮花(蓮華)出淤泥而不染,比喻佛法的潔白、清凈。《妙法蓮華經》說一乘圓教,表清淨了義,究竟圓滿,微妙無上。

華嚴經淨行品

華嚴經淨行品

作者:聖嚴法師

《華嚴經》在中國佛教史上非常重要,也廣為流傳,在中國三種翻譯,《淨行品》是晉譯六十卷,《華嚴經》的第七品。由智首菩薩向文殊菩薩請示,使身口意三業得清淨的方法,而文殊菩薩回答智首菩薩的問題,就是《淨行品》全品的內容。淨,是清淨,就是不染汙,佛法特別重視身口意三種行為,也就是由心理的狀態,影響我們的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。身口意三業的或善或惡,能夠使我們在生死輪回之中上升或下降;能夠使我們從生死輪回得到解脫;也能夠使我們在生死之中廣度無量眾生,成就無上菩提。《華嚴經淨行品》要我們把貪、嗔、癡三毒的身口意三業,轉變為修行戒定慧三學的身口意三業,從苦海到彼岸而得解脫,成就菩薩道,終能成佛。

法華經的人生智慧

法華經的人生智慧

作者:聖嚴法師

《法華經》是大乘經典的根本經典,為現存少數上有梵文原典可拷的佛經,不但流傳久遠,而且影響廣泛,《高僧傳》便記錄本經是弘講、持誦者最多的佛經。由於內容能適應不同時代環境的需求,能包含不同大小根器的眾生,所以特別受到歡迎。《法華經》強調平等智,眾生與佛的佛性是相同的,及時處身五濁惡世、資質駑鈍,只要精進努力都定然成佛。其實眾生的智慧本就具足,只是找不到掘開自家寶藏的方法,《法華經》以種種巧喻為鑰匙,幫助人們不再以苦為樂,能夠華開見佛!

法華經的淨土思想

法華經的淨土思想

作者:聖嚴法師

本經清淨皎潔如白蓮,宣說最為微妙正確的佛法,因此名為《妙法蓮花經》,簡稱《法華經》。 蓮華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景象徵,也就是菩薩精神--在五濁惡世廣度眾生,卻不為眾生煩惱所影響。我們如果能經由修學佛法,從煩惱身發現智慧身,此一智慧身便同于清淨蓮華。諸佛國土都是因佛誓願,而從無到有,我們如能學佛發願在人間建設淨土,轉煩惱為智慧,轉嗔恨為慈悲,便會發現處處都是人間淨土,人人皆是蓮花化生。

八識規矩頌

八識規矩頌

作者:聖嚴法師

唯識學被喻為佛教的心理學,它的發展比西方心理學更早,對人類內在的精神世界,做精確的解析與層次綿密的歸納。 《八識規矩頌》是玄奘大師從其所譯之《成唯識論》種擇精要所作,全文四章十二個頌,每頌七言四句,共四十八句,以言簡意賅的短文說明八識的性質和作用,討論八個識和一百個法的關係,方便記憶背誦,可說是掌握為識學基本概念的入門手冊。唯識學用“識”來總稱人類的精神世界,有緣起而形成世間種種現象,因而展開宇宙一切,生死流傳輪回不已。我們若想瞭解精神世界如何受到污染、內心的迷障如何破除,唯識學即能提供完備的義理系統,說明如何從煩惱的無明,轉變為解脫的智慧。如果能以這樣的智慧客服種種障礙,實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,我們的內心就能清淨圓滿,得到無限的自由。

上一頁 5 / 9 下一頁